同志们:
今年3月,召开了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胡锦涛总书记亲切接见与会代表,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作了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做好新形势下民政工作的高度重视。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民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目标任务,为今后一个时期民政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省委、省政府召开第十六次全省民政会议,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认真总结近几年民政事业的改革发展经验,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民政工作,推动民政事业科学发展,更好地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全面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近几年来,四川走过了极为特殊而艰难的不平凡历程。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国家民政部对四川在政策、项目、资金和物资上给予了十分宝贵的巨大支持,为我省战胜灾难、重建家园、加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李立国部长亲自到会指导并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我省近年来的民政工作,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这里,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立国部长和国家民政部长期以来对四川工作特别是民政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近几年全省民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推进“两个加快”作出了重要贡献
过去几年,四川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与挑战,遭受了“5?12”汶川特大地震、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在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党政军民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紧紧依靠和组织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战胜灾难、化危为机,创造了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和大灾之后加快发展的奇迹,书写了从悲壮走向豪迈的恢宏篇章。全省民政工作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忠实践行“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工作理念,推进民政事业加快发展,在保障基本民生、维护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我省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在保障改善基本民生上实现了新突破。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主、城乡医疗救助和城乡居民临时生活困难救助为辅助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建立,社会福利和社会慈善事业快速发展。减灾救灾体系已经建立,受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救助,综合减灾救灾能力大幅提升。在“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广大民政干部职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迎难而上、超常工作,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查灾核灾、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和汇聚传递社会爱心等救灾工作第一线,将党和政府的温暖、社会各界的关爱及时送到了受灾群众手中,胜利完成了民政灾后重建任务,为全省夺取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全面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是在加强社会建设管理上取得了新成效。强化社区的建设与管理,社区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功能、便民利民服务功能明显加强。进一步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深化村(居)务公开工作,初步构建了以村(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管理机制。加大了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与监督管理力度,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社会。认真落实完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措施。进一步加强区划调整和地名设置工作,规范管理殡葬服务、婚姻登记、收养登记,提升了专项社会事务的管理服务水平。
三是在服务国防军队建设上创造了新业绩。认真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建立完善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确保了优抚群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面推行安置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退役士兵安置办法,军队离退休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得到全面落实。以创建双拥模范城(县)为载体,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军民共建活动,不断丰富完善共建的形式和内容,一大批双拥模范城(县)、爱国拥军模范单位、爱国拥军模范受到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命名表彰,进一步密切了军地军民关系,促进了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
四是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上获得了大发展。全省民政部门抓住灾后重建、扩大内需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认真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高效率运营”的原则,加大了城乡福利机构、救助管理机构、军休服务机构、殡葬服务机构等民政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管理力度,民政公共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农村五保对象、城市“三无”人员等社会特殊群体的集中供养率和供养水平显著提高,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同时,加强民政公共服务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有效提升了服务群众和社会水平。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省民政系统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国家有关部委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勇于担当、超常付出,以人为本、创新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长期辛勤工作在全省民政战线的同志们,致以诚挚的慰问!希望大家再接再厉,继续努力,争取新的更大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