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年以来,我国极端气候事件频发,部分地区旱情持续时间长,其中,东北、华北和西北部分地区旱情严重;部分地区降雨强度大。其中,华南、华东、西南部分地区暴雨洪涝灾害集中发生,淮河全流域发生大洪水,特别是入汛以来,安徽、河南、江苏、湖北、四川、云南、辽宁、陕西、湖南、山东等省份受灾较为严重。截至7月16日统计,今年以来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2.0亿人(次)受灾,因灾死亡715人,失踪129人,紧急转移安置444.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6182.1千公顷,其中绝收面积2544.1千公顷;倒塌房屋53.3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735.8亿元。
面对严重的灾情,党中央、国务院对防汛救灾工作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抗灾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亲临灾区一线,慰问受灾群众,检查指导救灾工作。各级党委、政府把抗灾救灾作为头等大事,加强领导,靠前指挥,奋力抗灾抢险,妥善安置群众,组织生产自救。各级民政部门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坚持“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救灾工作方针,全面落实和完善《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作为救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确保了灾区的人心安定和社会稳定。总结前一阶段救灾工作,有以下特点:
一是应急响应及时,应急救助有序。今年以来,民政部共启动应急响应25次,其中二级响应1次,三级响应3次,四级响应21次。先后向灾区派出24个工作组,工作组都在24小时之内赶到灾区一线;国家减灾委各成员单位积极参加灾害应急救助工作,教育、财政、国土、建设、交通、水利、农业、卫生和总参谋部等部门加强会商,通力合作,有力支持了灾区的抗灾救灾工作。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及时启动救助应急预案,切实落实救灾工作责任制;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消防部队、民兵预备役部队充分发挥了抢险救灾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广大基层干部职工始终战斗在灾区一线,保护群众生命安全,减少群众财产损失,各项抗灾救灾工作有序开展。